2019年12月31日

Goodbye, 2019...

忙碌、充實,快速變化中的一年...

few remain the same, some transformed and some transforming...


感謝 -

最慶幸的是長輩們的平安,雖然多少有一些狀況,還好最後都能順利度過。希望來年長輩們健康快樂 everyday ~

要感謝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五月通過了同婚法案。猶記得 5/17 早上的大雨,進公司開完會後,在公司小七買了簡便雨衣,請假開著大福跟A一起去搭高鐵。從 M8 走到立法院外已經渾身濕透,在大雨中跟着大家等待表决結果。重要法條通過時大家的歡聲雷動、相互擁抱、止不住的淚水,以及下午放晴後台大醫院上方出現的彩虹。

5/17 在大雨中等待立法院表决結果

5/24 請假跟A到戶政事務所完成結婚登記,正式成為互相的「法定寶貝」。我們能如願結婚、請婚假、享有配偶的法定權益,真的要謝謝很多人不懈的努力。

5/24 成為「法定寶貝」後兩人在大倉久和小小慶祝一番

同婚法案雖然通過,但保守勢力的反撲、充滿歧視的政治操弄、對性平教育的抹黑,再再提醒我們仍然要跟社會不斷對話、也必須不斷讓努力中的夥伴有前進的後盾。

10/27 的同志大遊行,跟A兩人從起點台北市政府,穿過重重人海,一路走到終點凱道景福門。這不只是慶祝台灣的亞洲第一,也是 "together, stronger" 的實踐。

同婚過了,歧視猶在,要一起繼續向前走


旅行 -

今年四次自助旅遊,都是與A同行:

三月的關西觀劇賞梅行
六月的東京觀劇品咖啡行(婚假)
九月的關西觀劇淚別小海行
十一月的德國中南部行

有些是舊地重遊,有些是首次造訪,我們都從中獲得許多樂趣以及自我省思的機會。明年有時間、有機會,還要一起到處走走,一起感受各地的人事物。

在楚格峰上瘋狂自拍後,A補捉兩人在雪地的倒影


生活 -

上班日A仍然每天會幫我準備內容豐富、營養均衡的便當(早午兩餐)+ 水果 + 點心,晚餐也大多是A準備,在家一起邊吃邊聊天。這樣的習慣從 2017 年初開始,已經快滿三年了,每天都很期待用餐時間。

而今年在個人生活習慣上有蠻大的改變...

首先養成並維持了規律的運動習慣,利用 Apple Watch 的健康管理長項,貫徹每日 active calories、exercise time、stand time  的目標,並隨著習慣的養成,逐步調高 active move target(Q4 已調到 530kcal/ day)。而每個月的 challenge target(move, distance, exercise time...),有時真的相當挑戰,必需擬定計劃與策略才能在工作之餘達成。

因為希望每日都能達成目標,生活也變規律了。休假日因為仍然要達到 standing 12hr,不能睡太晚(move & exercise 可以集中時間趕進度,standing 沒辦法)。為了有精神運動,開始每天盡量睡足六小時。為了能持續運動,要留意避免受傷或生病。

整年下來,除了 9/22 回國當天的疏忽未達 move target ,以及 11/23 回國當天因為時差未達 standing target,其他日子都有做到。而 exercise 三十分鐘則是整年都有達成。

一年下來的重要成績單,七月最認真了(因為挑戰目標最 tough)

也因為這樣,五月初某天覺得運動降低體脂、養成肌肉,真的是「力力皆辛苦」且絕無捷徑(飲食70%,運動 30%,缺一不可)。思考後決定停止多年來每天睡前喝酒的習慣,減少不必要的糖分攝取,把 quota 留給其他難得的、偶爾的享受機會。是說也奇怪,這過程並沒有想像中的「戒斷症候群」,自然而然就不是一定要喝了...

明年希望能繼續貫徹健康的生活習慣,畢竟要先負責任把自己照顧好,才能跟A彼此好好的、健康的一起變老,也才有能力互相扶持。


Home -

原來的磁控健身車已經騎了七年,今年年初起在「日日操」的狀況下,開始出現踩動不平順、怪聲與震動,自己檢查調整、上油了幾次都沒有用。五月初趁百貨公司的母親結檔期優惠,換了一台 BH Elliptical,運動效率比健身車高約 20% ~ 25% (視不同的 program 與難度),是我達成運動目標的好幫手,

BH-G2330 可摺疊橢圓機,是達成每日運動目標的好幫手

坐了十年的沙發(我們的第二組, 2009 一月初在世貿傢具展訂的),坐墊已經嚴重凹陷(大概當初殺價殺到廠商不開心,裡面用料不夠實在),年初就打算要換,但一直沒看到規格與價格都滿意的,就一直拖著。一直到十二月中,想到又快要過年了,終於下定決心挑了一款,而且還意外享有不錯的折扣。

沙發汰換後,客廳的色調與氣氛都不一樣了呢!

拖了快一年,終於決定的新沙發,有意外的折扣驚喜

因為新沙發的椅腳特意挑可以讓 iRobot 進出工作的,換沙發後的第二天發現 iRobot 竟然躲在裡面「一直吃」MOD 的網路線(因為之前的沙發太大太重,中華電信來拉線時,沙發後那一段只壓在沙發後,沒有用固定釘固定,換沙發後,線就躺在地上了)。跟A兩人花了一番工夫,才把線美美的固定好,讓 iRobot 終於可以正常工作。


娛樂 -

每天平均上班含準備與路程 13hrs,睡覺 6hrs,晚餐+聊天+休息 2hrs,運動含暖身舒展 1hrs,梳洗整理 1hrs。這樣只剩約一小時的時間可以專心看東西、寫東西,娛樂調劑幾乎都用耳朵聽,聽了好多音樂...

除了舊有的歌曲、音樂外,今年新加入且列入我的 frequent list 的有:Hamilton (2015)、Sia's "LSD" (2019)、Mary Lamber's "Grief Creature" (2019)、Jaon Baez's "75 Birthday Celebration" (2016)、Wicked "Original Broadway Cast" (2003)、。

另外今年的新專輯: Lana Del Ray's "Norman F****ging Rockwell"、Tegan & Sara 的 "Hey, I'm Just Like You"、Brandi Carlile 與三位鄉村女音樂人的 "The Highwomen"、Madonna 的 "Madame X",仔細聽過後,也覺得相較她們之前的作品,都有新的突破。

已經跟了四年多的小光&寶塚花組,今年有好大的變化:四月時娘 Top Yuki 與幾位資深娘役退團、小杏子組替回月組,年底十一月 Top 小海與更多的中堅娘役退團(3/12 小海宣佈要退團時,雖然早在粉絲們的預期中,但相關討論平台與 twitter 上仍是一片哀鴻片野)。7/11 則公佈由小光繼任花組下期 Top,於 11/25 正式接任。小海 11/24 正式退團後,於 12/28 宣佈加入「研音」經紀公司,開始她新階段的舞台人生。

這中間好多好多糾結、淚水與不捨,一方面替自己欣賞的退團生徒們開心終於能開始新的生涯,一方面卻對再也不能看到喜歡的組合在舞台上一起演出感到難過(可愛的光杏,以及最有愛的光海 CP啊!)。一方面對小光獲得劇團肯定升任 Top、會有更多粉絲看到她的優秀而開心,一方面卻很不捨她要承擔這麼多比較批評、時間體力的耗損與壓力。心裡其實偷偷希望小光在 Top 位置的時間不要太久,早一點到外面更寬廣的世界,讓更多人看到她的美麗、戲劇功力、舞蹈長才,也期待光海在寶塚外的舞台能再有合作的機會。

休假日有空才能讀小說:重譯的「西線無戰事」(讀着讀着,心還是好痛)、何穎怡翻譯的「林肯在中陰」(去年買原文,實在很難讀懂,何姑用心翻譯的這版真的很讚)、Philippe Claudel 的「托拉雅之樹」(善於書寫省思的法國暖男對米蘭昆德拉以及對生命致敬之作)是今年最喜歡的三本,年底買了 Margaret Atwood 八月出版的 "The Testaments",則還在抽空閱讀中...

電視影集只有 Netflix 的 "Dead to Me" 有認真看完,很有趣的劇情,兩位女主角都很有個性且適役。Netflix 已經宣佈會有第二季,拭目以待...

年底大家在討論的電影「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還沒有時間去看...


離開的人 -

八月初的 Toni Morrison,學生時代讀很多她的小說
十二月初的 Roxette 主唱 Marie Fredriksson,八零年代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兩位的離世新聞都讓我不禁流淚...,謝謝她們曾經帶給我的美好歲月與記憶。


其他  -

二月初在台北某餐廳與高中時代老友 Beryl 一家人不期而遇,然後八月跟她與多年未見的 Evelyn 終於有機會一起吃飯、聊近況,非常開心。

夏天在法國舉行的的 FIFA Women's World Cup,美國隊最後獲得冠軍。「反川普」旗幟鮮明的隊長 Megan Rapinoe 在多場比賽中扛住壓力、成功擔起隊中的關鍵角色,很替她覺得開心與驕傲。

四月中 Notre-Dame de Paris 大火、十月底沖繩首里城大火、十二月 Dresden Green Vault 多組重要館藏寶物遭竊,三件事故都造成世界文物的重大損失。在新聞中看到當地人民、文史工作者對意外事故所顯現的不可置信與不捨,非常能感同身受。


需持續關心的事 -

世界局勢不斷變化,在網路資訊更快速更無名的推波助瀾下,各國都面臨國內愈趨分裂的政治局勢,西方國家過去十幾年所謂「進步」的「溫和世界主義」「主流價值」因為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愈來愈菁英化、理想化,且忽略相互整合的必要,不但失去打動人心的力量,散沙般各舉旗幟的結果,加上「超全球化」後造成國內部分人民的「被剝奪感」,這幾年面臨右翼保守勢力操作的極端民族主義與民粹情緒強烈反撲。

在美國,liberals  三年來對川普非常不滿,但明年就要大選,民主黨還沒有決定要挑戰川普連任的總統候選人。雖然年底眾議院通過了對川普的彈劾案,但個人認為政治成效有限,川普仗著保守勢力對他的全力支持與崇拜,明年大選連任的機率還是非常高。

在英國,Brexit 公投過關已經三年多,不管在國內或對歐盟一直沒辦法達成共識。七月下旬 Theresa May 黯然下台,保守黨換了爭議性頗大的 Boris Johnson 當首相,在數次與國會僵持不下的狀況下,各黨同意解散國會,於十二月進行國會改選。原本中間偏左的工黨以及自由民主黨以為可以趁這次改選讓自己在國會過半,從保守黨手上搶回組閣權。沒想到無論在路線、結盟、政見理念等重要策略上都嚴重誤判,不但無法獲得更多人的贊同,連基本盤都一落千丈。在部分選區,同質性高的這兩黨,甚至因為無法整合,而讓其他政黨漁翁得利。最後選舉結果是保守黨獲得自 Thatcher 時代後最大的勝利,讓一直待在厚厚同溫層的 UK liberals 不敢置信、傷心欲絕。這對台灣選民來說,是去年 1124 熟悉的場景,也是明年一月大選非常重大的警訊...

而國際上大國間的角力、競合關係愈趨複雜。自從 2001 年歐美各國同意中國加入 WTO 後,中國受惠於歐美企業全球化的生產策略以及本身高度的國家控制力,快速成為壯大的世界工廠,帶動起飛般的經濟成長。但經濟起飛後的中國並沒有實踐當初承諾西方國家的「逐漸開放政治與自由貿易」,近二十年來,靠著巨大出口順差而茁壯的國企與得勢的權貴,不但對其國內政治思想控制更嚴格,也仗著經濟勢力的愈趨龐大,肆無忌憚的介入、操控世界各國的政治與經濟。

美國在歐巴馬執政後期就警覺並開始修正對中國的貿易關係,川普上台後,數次談判不成,2018/3 直接發動貿易戰,企圖把過去幾年「中國欠美國」的討回來。影響所及,不但中國本身經濟受挫,避險與轉單效應也讓台灣過去幾年過份倚靠中國市場的眾多產業與公司吃盡苦頭。至於歐洲與中國的關係,這兩年並沒有如同美中關係般緊張,無論是經濟依賴,還是對中國開放還存有期待的歐洲各國,基本上是刻意忽略或輕放中國的人權問題,以獲得其國內的經濟成長果實。

這樣「對中國只看經濟」的狀況在今年有所改變:

八月開始的香港反送中抗爭,香港人民的堅持與暴警橫行的新聞畫面。
中國迫害境內回教徒,於新疆集中營強迫勞動的報導。
中國不斷逼迫世界各大企業抹殺「台灣」的存在,要跟中國做生意只能接受「一中」。
只要聲援香港與新疆人權問題,或不聲明「一中」立場的品牌或個人就會被下架、被消失。

這些逐漸被報導的新聞與現象,讓世界各國必須張開眼睛面對中國的人權實況,也讓標榜民主自由開放的歐美國家與大企業,開始被質疑近年因為經濟利益默許中國獨裁以及執行人權迫害的雙重標準。

台灣是中國問題的核心之一,這幾年來上述種種情勢,直接影響台灣的內政與外交困境。中國近年在世界各地經濟侵入帶領政治侵入的成功,理所當然認為用錢買台灣比武力攻打更快、更有效。持續撒錢滲透台灣各階層團體與媒體培養紅色勢力,也同時滋養不選邊站的騎牆派勢立。用資訊戰、假新聞,製造台灣內部的分化與對立。只要台灣夠亂、夠分裂,中國統一台灣所需花的成本就更少、更容易成功。

這樣的策略在去年 1124 地方大選可謂相當有效,親中派不但贏得重要縣市,且選後 DPP 及台派大老要找戰犯,差點順了北京的意志把努力執政、改革的小英拉下。 DPP 的黨內初選,內部的正統、路線、世代價值之爭,部分老台派們不吝於顯露的保守、醜惡實在不忍卒睹。加上各方網軍的介入,民調結束前幾乎全面瓦解 DPP 各派系的團結與互信,也讓其他反對黨持續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明年的總統大選,中國以及靠其滋養的紅色勢力食髓知味,加倍執行「煽動」、「分裂」、「反智」、「抹黑」等各項行動,最後激化出來的「仇台」、「仇女」、「仇民主」、「仇年改」、「仇同志」... 等仇恨性投票,加上其操弄的民調差距策略,非常可能最後一舉成功,奪回親中派的執政權。

而立院大選,台派各政黨都想在國會衝高席次,互不相讓的結果,許多選區無法整合出致勝人選。以目前的態勢,這些選區非常可能是親中派或是騎牆派漁翁得利,而親中派+騎牆派選後結盟,會不會因此一舉國會過半,以我個人的觀察,可能性並不低。

「不能讓親中派以及騎牆派贏」是我自己的投票策略。而對於選舉結果的預測,我真的希望是自己太悲觀,但經歷去年地方性大選以及觀察今年 UK 大選的過程與結果,從任何角度,真的都沒有可以樂觀的理由。


真心期待來年 1/11 的大選結果能是台派獲勝且國會過半,也希望萬一結果真的不好,大家還是要秉持愛台灣的初衷,努力過好生活,一起撐起下一代台派的未來,替台灣的民主自由更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