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次的歐洲自由行,已經是疫情前的 2019 十一月,相隔四年能夠再計畫歐洲行程,一方面開心興奮,一方面也有擔憂,不知道這幾年變怎樣了,畢竟新聞中,這幾年歐洲沒有什麼好消息...
年初就想著十一月要去歐洲,開始查詢班機資訊(班機數量與價格跟疫情前差異非常大)、考慮希望拜訪的城市:
捷克近年十分友台,想多花點時間拜訪,除了布拉格(2014/11 曾經到布拉格住四晚,但當年不太會保暖,常常躲進咖啡店取暖休息,很多點沒有走到),特別還想去 Milan Kundera 的故鄉 - Brno (布爾諾) 所在的 Moravia 區看看。
維也納是一直想去還沒去的城市,想去感受古典音樂之都、奧匈帝國文化遺產以及 Sisi 留下的美麗遺憾。
疫情前常去的德國,也非常想重訪,看看以前常去的景點、小店、人們,現在變得如何。
比較了華航、長榮的班機航線與時間(考慮疫情後各國機場的地勤狀況仍不穩定,優先考慮直飛的航班,所以以前常搭的荷航不列入考慮),屬意搭華航直飛維也納。粗略劃定的停留點如下圖:
|
訪歐行程粗略計畫 |
因為有打算搭華航,三月底時參考同事分享,辦了一張可以較快速累積哩程數的信用卡,為之後的升等以及免費機票做準備。
排好可以請假的區間後,開始看各城市的飯店,選定後都先預訂可退的方案。挑選的以各城市 Hauptbahnhof 附近的 ibis / Mercure 為主,可以把前幾年累計的會員點數折抵掉(不無小補);Brno 沒有 ibis,用 Booking 預約了老派的 Grandhotel(這也有用掉 Booking 的回饋);柏林則特別選擇很久沒住的德系品牌 Motel One,想看看有什麼變化。一直到出發前每個月定時看一次房價,都是愈來愈貴,所以早點訂是正確的決定。
出發半年前的五月初訂機票(為了信用卡的機場接送認定時效),當時辦卡不到兩個月,里程數不夠多還不能用來升等,自費買了豪經艙,希望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較大的空間可以坐得舒服一些。
另外也查了城市間長途火車與巴士的資訊(Omio 很好用),奧地利的 OBB、捷克的 RJ、以及德國的 DB,都有機會搭到。先以近期的時間查好需要搭乘的時間有哪些車班,預計等出發前三四個月再下手買早鳥票。
所以就是三月日本關東行前大致想好十一月歐洲行的方向,四月決定行程走法並預訂飯店,五月訂機票後開始規劃較 detail 的行程內容。八月關西行回來,趕著寫完遊記 blog 後,九月中開始整理之前的筆記與資訊、訂長程車票、音樂會門票、local tour,決定各城市要買的票種。十月底前再確認短程巴士的狀況,檢視行程計畫,把可能太勉強、匆促的行程拿掉(例如 local tour 以及到柏林第一晚的音樂會),留下一定要去的地點與活動。
|
最後定案的行程手繪圖 |
|
貼上多元性別紙膠帶的筆記本裡面是半年多來收集並整理多次後謄寫過來的行程資訊與計畫,除了手機外,是最重要的隨身法寶。 |
出發前其實蠻焦慮的,這麼多年沒去這麼遠的地方(疫情後的三次出國都是去隔壁的日本),也很久沒有聽、說英語,擔心如果遇到什麼狀況會不知道如何處理。實際到了那裡,發現還好,腦袋好像有自動切換的本能。一般的吃喝住行與娛樂都不是問題,在法蘭克福的飯店,還發現櫃檯人員結帳的數字異常,成功地去要回多算的40歐元以及主管的道歉。反而因為聽說 ok,在柏林大教堂附近被南亞裔的詐騙集團當成肥羊,以慈善之名凹走了 10 歐元。
各城市的遊記之後會陸續完成(希望...),這邊先分享這次特別的經驗與印象: